||
当前位置: 威尼斯人888-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威尼斯人888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1 21:21:1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供大家参考。

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

 德国人和中国人读书观的巨大差异2014‐07‐05 加拿大三人中文网当你是一个没有伞的孩子时, 请不要徒然哭泣, 雨水不会停, 它只会刷洗妳的泪水, 一起流到地面。

 你需要的不是垂怜, 而是用力奔跑。

 用, 力, 奔, 跑。

 在德国, 看不到 10 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 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 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 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 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 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德式阅读, 可以总结概括为、 读书习惯、 读书氛围、 读书设施。

 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

 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 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

  数据调查显示, 有 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

 其中, 23%的人年阅读量在 9 到 18 本之间; 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 18 本, 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

 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 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 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 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

 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 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 岁以上的德国人中, 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 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 看书; 22%的人看“很多” 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 属阅读频繁者。

 8000 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 年市场销售总额达 96 亿欧元。

 德国年出版新书 9 万余种, 平均每万人 11.5 种。

 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 平均每1.7 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如果在德国生活, 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 就拿 2012 年的一本畅销小说 《eristwiederda》 为例, 约在 19.9 欧元(约 170 元人民币)。

 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 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 kindle, 一直销量不错。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 有两点原因:

 1 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 更为传统和真实; 2 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 而非实时消息, 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 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 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 八卦的、 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 值得思考、 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 以 2013 年最受好评的 6 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

 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

 漫自由路》; 《病愈密码:

 六分钟病愈方法》; 《百岁老人跷家去》; 《狐狸谷》。

 在德国, 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 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 无论男女老少, 达到了平民阅读, 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 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 德国人认为, 阅读关乎国家未来, 经常性大量的阅读, 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 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 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

 5 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 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

 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

 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

 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 通常中午或下午 2 点左右就放学了, 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

 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 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 都有书架, 或设在书房, 或摆放于客厅, 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 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 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

 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 300册, 人均藏书一百多册。

 他们认为,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 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德国有将近 7700 家的书店, 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 31000 名, 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 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 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 如果你留意观察, 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 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 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 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 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 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 幽雅, 很多大型书店内, 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 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 即便你没钱购买, 但只要你愿意阅读, 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 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 来提倡人们阅读, 并喜欢上阅读。

 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 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的读书感兴趣, 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 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 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 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 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

 德国有 1.4 万多个图书馆, 藏书约 1.29 亿册。

 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 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 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

 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 举办文化活动等, 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

 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 方便居民借阅图书。

 人们只要花约 10 欧元办一张年卡, 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

 在公立图书馆, 看书则是完全免费的。

  不得不介绍的几个德国图书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书馆, 属于非借阅图书馆, 成立于 1946 年, 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承担着从 1913 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柏林国家图书馆, 其历史可追溯到 1659 年的前身德国皇家图书馆,以大约一千万的藏书量成为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德国的乌尔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 建于 18 世纪, 是德国南部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

 以高雅的氛围为文化活动提供使用场所,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

 德国沃芬布托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 成立于 1572 年, 是德国典藏、 修缮古籍的国家级图书馆, 古籍典藏的数量以及修缮维护的技术皆是欧洲之冠。

  曼海姆伊斯兰图书馆, 是欧洲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 拥有 25000 册图书, 准备将藏有量扩增到 10 万册。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 是德国最古老大学的图书馆, 藏书 260 万册, 其中拥有 6000 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 和极为珍贵的 14 世纪手本。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 5 位。

  除此之外德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可圈可点, 比如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被视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 彰显了艺术气息, 德国科特巴斯大学图书馆更像是一个现代博物馆,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 则采用环保材料和自然采光系统, 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如果有几乎不放把图书馆作为你旅游途中的一道风景看一看。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 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 那就是阅读的力量; 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 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 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 却没有注意到, 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 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 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但在中国, 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 在地铁上, 大家忙着刷微博, 刷消息, 看八卦, 浏览论坛, 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 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 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 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 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 人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 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 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 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 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 真正的

 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 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

 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 不阅读的中国人》 红遍网络。

 他说, 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 机舱已熄灯, 他吃惊地发现, 不睡觉玩 ipad 的, 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 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 他就注意到, 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 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他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 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 没有人看书? "他一看, 确实如此。

 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 低头发短信、 刷微博或打游戏。

 或喧嚣地忙碌, 或孤独地忙碌, 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 中国人年均读书 0.7 本, 与韩国的人均 7 本, 日本的 40 本, 俄罗斯的 55本相比, 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 一个万多人的小镇, 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

 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 青年人上网, 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 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 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 人们可以看到, 大多数都在玩游戏, 少部分在聊天。

 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 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 应酬、 饭局。

 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 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

 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是“应试教育”, 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 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他在书中说: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 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 而书店却寥寥无几,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 分钟, 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 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精彩致辞)

 2014-06-23 金苑党工团

 我唯一的害怕 ——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 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 光阴倒转, 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 同学的发言, 老师的讲话, 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 站在你们面前, 亲爱的同学们, 我才发现, 自己真的老了。

 1988 年,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 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 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 “记忆中最美的春天, 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 的历程, 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 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 前程无远弗届, 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 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 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 我的朋友也劝我来, 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 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 清贫淡泊; 有的已经主政一方, 功成名就; 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 的爹, 也有的离了婚、 生活并不如意, 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 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 代表他们, 代表那一代人, 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 跟你们一样, 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 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 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 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 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 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 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 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 自由, 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 、 “躲猫猫” 、 “打酱油” ; 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 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 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 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 形容自己的处境。

 20 多年时光, 中国到底走了多远? 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 早已荡然无存, 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 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你们这一代人, 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 更广博的见识, 更成熟的内心, 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 站在这样高的起点, 由北大中文系出发, 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 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

 《诗经》 《楚辞》 的世界, 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 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 也不需要提醒你们, 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 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 更不需要提醒你们, 走入社会, 要如何变得务实...

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

 德国人和中国人读书观的巨大差异2014‐07‐05 加拿大三人中文网当你是一个没有伞的孩子时,请不要徒然哭泣,雨水不会停,它只会刷洗妳的泪水,一起流到地面。你需要的不是垂怜,而是用力奔跑。用,力,奔,跑。

 在德国,看不到 10 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

 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 数据调查显示,有 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 9 到 18 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 18 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14 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

 8000 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 96 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 9 万余种,平均每万人 11.5 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 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如果在德国生活,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 2012 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istwiederda》为例,约在 19.9 欧元(约 170 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 kindle,一直销量不错。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1 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2 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 2013 年最受好评的 6 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

 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在德国,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 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 2 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 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德国有将近 7700 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 31000 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的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德国有 1.4 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 1.29 亿册。

 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人们只要花约 10 欧元办一张年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

 在公立图书馆,看书则是完全免费的。 不得不介绍的几个德国图书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书馆,属于非借阅图书馆,成立于 1946 年,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承担着从 1913 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柏林国家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 1659 年的前身德国皇家图书馆,以大约一千万的藏书量成为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德国的乌尔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建于 18 世纪,是德国南部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以高雅的氛围为文化活动提供使用场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

 德国沃芬布托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成立于 1572 年,是德国典藏、修缮古籍的国家级图书馆,古籍典藏的数量以及修缮维护的技术皆是欧洲之冠。 曼海姆伊斯兰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拥有 25000 册图书,准备将藏有量扩增到 10 万册。海德堡大学图书馆,是德国最古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 260 万册,其中拥有 6000 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极为珍贵的 14 世纪手本。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 5 位。 除此之外德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可圈可点,比如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被视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彰显了艺术气息,德国科特巴斯大学图书馆更像是一个现代博物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则采用环保材料和自然采光系统,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如果有几乎不放把图书馆作为你旅游途中的一道风景看一看。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但在中国,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人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

 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

 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

 他说,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 ipad 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他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他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他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 0.7 本,与韩国的人均 7 本,日本的 40 本,俄罗斯的 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人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 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精彩致辞)

 2014-06-23

 金苑党工团

  我唯一的害怕 ——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 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 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

 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html

威尼斯人888的版权声明:
1.威尼斯人888-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来华德国人的中国观》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威尼斯人888的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 | | | | | |
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6-2023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威尼斯人888的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威斯尼斯人0907官方网站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

网站地图